top of page

安全第一!必學雨季玩水避險守則|溪水暴漲、雷擊閃電、失溫預防全攻略

  • 作家相片: OutdoorHongKong
    OutdoorHongKong
  • 3月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必學雨季玩水避險守則
必學雨季玩水避險守則

你的「雨季玩水」習慣,可能正將自己推向危險邊緣!


香港夏季平均降雨量約 2,500毫米,但每年仍有數十起因溪水暴漲、閃電雷擊造成的意外。你是否也做過這些危險行為:

  • 在看似平靜的溪床紮營過夜?

  • 看到上游天空烏雲卻繼續玩上澗?

  • 穿著牛仔褲就跳進山區野溪游泳?

這份守則結合山難統計與溯溪教練實戰經驗,揭露「5大隱形殺手」與對應避險工具,從3秒判斷溪水暴漲徵兆閃電來襲自救姿勢,教你用科學方法評估風險,安全享受雨季清涼!



必學雨季玩水避險守則
必學雨季玩水避險守則

【雨季玩水5大保命守則】

1. 溪水暴漲預警系統:自然徵兆監測

  • 核心定位:提前10分鐘預判危險

  • ✅ 自然警訊:

    • 水面漂浮樹枝量突增

    • 遠方傳來低頻轟鳴聲(非雷聲)

    • 水位30分鐘內上升逾15公分


2. 防滑溯溪鞋+急流自救衣

  • 核心定位:翻落水流時的保命裝備

  • ✅ 鞋款選擇:Vibram黃金大底+排水孔設計(如KEEN NEWPORT)

  • ✅ 自救衣要件:

    • 100N以上浮力認證

    • 加裝求生口哨與防水手機袋

    • 鮮豔顏色方便搜救定位


3. 閃電雷擊避難SOP

  • 核心定位:從「看到閃光」到「安全姿勢」30秒行動指南

  • ✅ 距離計算:閃光後秒數÷5=公里數(<3公里立即避難)

  • ✅ 正確姿勢:

    1. 蹲低至腳尖點地,減少接觸面積

    2. 遠離金屬物品與獨立樹木

    3. 雙腳併攏,手掌摀住耳朵防音爆

  • 危險區域:海岸礁石、高地草原、開放水域


4. 防失溫急救包

  • 核心定位:體溫流失10%內的黃金救援

  • ✅ 鋁箔急救毯:反射80%體熱,包覆頭部與軀幹

  • ✅ 熱能糖:含麥芽糊精快速產熱(比巧克力快3倍)

  • ✅ 防水火柴:潮濕環境下仍可點燃暖爐

  • 適用時機:暴雨後體溫<35℃、出現顫抖疲倦症狀


5. 地形風險分級地圖

  • 核心定位:避開「死亡V型谷」等高危地形

  • ✅ 判讀技巧:

    • 等高線密集處=陡坡落石區

    • 河道轉彎外側=水流掏空危險帶

    • 礫石堆積平台=歷史暴漲淹沒區



【3招提升雨季玩水安全】

  1. 「3-3-3」紮營原則

    • 高於河床3公尺以上

    • 距離水邊30公尺以上

    • 確認上游3公里內無降雨

  2. 繩結救命組合

    • 雙套結:固定確保點

    • 稱人結:製作簡易救生圈

    • 平結:快速連結多條繩索

  3. 暴雨後水質危機應對

    • 溪水混濁時改用「濾水器+煮沸」雙重處理

    • 避開漂流垃圾聚集處,防鉤端螺旋體菌感染


FAQ:雨季玩水熱門問題


Q1. 如何判斷野溪是否適合游泳?

執行「3分鐘安全檢查」:

  1. 水流速度<1m/s(拋樹枝10秒移動<10公尺)

  2. 水深<膝蓋高度(防暗流捲入)

  3. 水溫>20℃(防冷水休克)


Q2. 手機泡水無法求救怎麼辦?

隨身攜帶「防水雷射信號棒」,晴天反射日光傳送8公里求救訊號,夜間模式可見距離達5公里。


Q3. 遇到溪水暴漲來不及撤退?

立即執行「大型石後方側身抵禦」:

  1. 尋找高度超過胸部的巨石或橋墩

  2. 站於水流衝擊面的背側,雙腳抵住基底

  3. 用繩索將身體固定於固定物


Q4. 雨季潛水需要注意什麼?

避免「溫躍層」迷失:

  • 攜帶指北針與深度計

  • 水溫驟降2℃以上立即上浮

  • 能見度<5公尺時終止潛水


Q5. 兒童玩水該加強哪些防護?

  1. 穿戴「頭部浮力輔助帶」防溺水

  2. 使用「連身防寒衣」防失溫與擦傷

  3. 設定「安全哨音密碼」,聽到特定節奏立即集合


安全不是限制,而是探索自然的入場券

雨季玩水的真正樂趣,來自對風險的精準掌控。當你學會用科學工具解讀環境訊號,用專業裝備建立安全邊界,那份安心感將讓每一道浪花、每一條溪流都更加迷人。

立即行動

  1. 檢查你的玩水裝備是否包含文內5大保命工具

  2. 下載離線地圖並標註高危區域
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